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汪艳——《节俭是一种美德》
发布日期:2021-11-16    作者:汪艳    来源:生态治理公司    点击量:1803   分享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古至今,节俭已经作为一种融于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优秀品质,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家风的形成乃至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里的老人时常提醒我们“出日要屯下雨粮。”意思是要节俭,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只需。为了省电,父母在家从不肯开太多的灯,够用即可,用过也马上关闭,“长明灯”的现象是不会有的;剩饭剩菜只要没坏还会继续吃;总是叮嘱儿女不要再买新衣服,原来那些还好好的,能继续穿,多了就是一种浪费,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经历过疾苦的人切身感受过那种“没有”的艰难,从而习惯了节俭的生活,“不能浪费”已经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存在。

年轻人生活在国家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的时代,经常为老一代的“会过日子”感到困惑,深以为“条件允许何必那么省吃俭用?”“节俭”应该是时代的产物,随现实的改变而改变。曾经我也这么认为,所以会不顾父母反对而偷偷扔掉他们坚决不让仍的东西,给他们买衣服鞋子来表达自己的孝顺,也时常开导父母放弃根深蒂固的“勤俭节约”思想。

但是随着年龄阅历的积累,自己竟然也加入了“节俭生活”的行列,是从哪一个节点开始不得而知,肯定的是越来越觉得节俭与生活条件无关,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修养。就好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即使你在使用时付费了,但是任何一个有公德有责任的人都不会因为自己富有而去浪费,这些能源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过度消耗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又是什么,这时候浪费就是一种无知。节俭不是生活的拮据落魄而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必要的浪费是可耻的,在我们享受生活的时候是否要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是否想到国家为脱贫攻坚而付出的努力,是否想到那些为帮助更多人走出贫困而无私奉献的人。

节俭一辈子却助人一辈子的普通人,他们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时时提醒我们节俭是责任是担当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节俭使个人的品质更高尚,使家庭更和睦、民族更团结、祖国更繁荣昌盛……(生态治理公司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