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在接到榆林合力公司关于此次在北国枣业举办的“新闻采风活动”的通知后,当时确实对“新闻采风”这个概念还是挺陌生的,因为之前的工作中没曾有这样或者类似的活动经历。所以,从一开始对这个活动还是充满了期待,想着一定要积极参加,取长补短、学习总结,并从中体会和学习关于一篇完整宣传(新闻)稿件的形成过程及写作技巧等。
我想借此活动总结的机会,结合自己的业务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分享、同提高。
其一,关于活动本身的感触:积极踊跃。27号在活动的启动会上,会议安排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与会人员轮流发言,谈写作方法,谈心得体会,谈计划打算等等,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从大家的发言的言语内容和会场气氛,对我来说,均能感受到与会同事们的真挚想法和浓烈氛围,尤其是每个人对稿件撰写的方法技巧方面,既有共性的写作方法,也有各自的个性特色,充分的展示了每个人在稿件撰写方面的磨炼历程和情感升华。紧接着,在北国枣业公司张琴的专业讲解下,我们一起参观了公司的企业展厅、产品展厅、生产厂房及办公区域等空间,具有红色意义的企业展厅、品类丰盛的产品展厅、干净整洁的生产厂房及紧张有序的办公区域,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感触和认识。同时,这对我们此次采风之收集线索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宣传稿件一手素材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随后以公司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完新闻主题后,27号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各自的稿件构思及撰写,一直到28号的晚上。这期间,我围绕自己的新闻主题,在现有新闻线索的基础上,与北国枣业公司的相关部门及同事多次的请教沟通,目的是尽可能全面的、真实的挖掘和整理一些更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以夯实稿件的基础、丰富稿件的内容。通过此次新闻采风活动,加之平时在稿件撰写、视频拍摄及活动组织等宣传工作的诸多方面受其批评和指导,我觉得这正是对我个人业务提高的“加强针”和“营养剂”。
其二,关于文章写作的心得:有章可循。借鉴别人的写作之法,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仔细琢磨和总结,写公文虽与园丁植树育花工作性质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是确立主干。园丁植树首要的是选苗、择地、栽好幼苗。如果不能科学选苗、因地定植,树苗将难以长好,甚至难以成活;如果最初未能栽直,以后就会歪斜。写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准,文不对题,尽管你费尽心机,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文章“立意”要准,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确定好文章的种类;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好领导、组织和会议的目的和意图;正确分析听众、读者的身份、阅历、文化及知识构成,要因受众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其次是设计定型。要使公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层次就必须严谨、清晰、富有特色。大的段落之间犹如树木的多个主枝结构,要利用时间先后、空间顺序、因果条件、重要程度等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段落内的各个小点,就像是树木主枝上的分枝,也得相互关联、层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单元结构。然后是加叶添绿。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多数公文也是如此。公文的枝就是结构和观点,公文的叶就是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公文既要有“骨头”,也得有“肉”,好的公文一般是既有“骨头”又有“肉”。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不在多而在精。无论是历史上的事例和数据,还是现今的事例和数据;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能充分地说明观点。最后是锦上添花。万木皆有绿,好树花不同。好的文章必须“锦上添花”。文章的花,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写作者可以引用前人名言,可以引用有关领导的精确论述,也可以引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还可以自己独创发明。文章有了“花”,便会进一步加深读者、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
熟知公文写作之巧,不等于就能把公文写好。“要想有收成,需要下功夫”。要想写好公文,除需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外,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养成“勤读、多集、善思、调研、常练”的良好习惯。
其三,关于北国清涧的认识:红色之城。三年前到的延安及附近等地,那是我第一次到陕北所谓的“黄土高原”,但上一次的形成之旅,却改变了我以往对延安乃至陕北黄土高原的传统印象。作为陕西关中人,在没来延安之前,同样也认为陕北的黄土高原给人以千沟万壑、黄土贫瘠的感觉,而今日一行,山川浓郁、天蓝气清的新延安面貌映入眼帘,革命老区已焕发出新的姿态和风采。此次到清涧,算是我第二次到陕北,领略北国风光,感触依然颇深。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已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据了解,清涧县的革命旧址也是分布众多,比如:清涧起义指挥部会议室旧址、黄河红军东征渡口、抗大二大队队部住址,以及毛泽东主席在清涧双庙河旧居、袁家沟旧居、徐家沟旧居等。这其中的袁家沟旧居(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来到这里,在此写下了壮丽的《沁园春·雪》。除了以上的红色教育基地,清涧县还培育了当代著名作家---路遥,路遥纪念馆就位于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是一处弘扬路遥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的人文教育基地。
由此,前后两次的陕北之行,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陕北黄土高原这一神圣光荣的革命圣地、浓厚朴实的风土人情以及前景光明的乡村振兴,也使得我对公司致力打造文化产业、助力地区兴村振兴的宏伟事业深感自豪、倍感自信。
采风活动已圆满结束,但其开展的意义却永不消散,对我来说,参加此次活动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一个学习的品台、一种长久的激励。我定当以此为契机,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淬炼写作本领,做好公司对外宣传,为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贡献力量!(品源文化公司 樊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