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
一颗颗红枣在这里翻滚,精选、清洗、去核、磨浆……完成了从土特产到时尚饮品的华彩蝶变。在北国枣业公司,“枣妍”“枣纤”“酣醒”等产品从这里出发,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乡村的致富之路。
产业引领 重拾枣农信心
无定河自北向东穿境而过,培育了方木枣、长木枣这一被誉为中国大枣群的“皇后”,90万亩的种植面积,承载着23万清涧群众的致富梦想。
“清涧红枣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我们这里,除了锅台和炕上,所有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都是枣树,我们祖祖辈辈,也全靠营务这枣树光景。”千年古枣园里,一位摘枣的老人幽默的告诉笔者。可是在过去,红玛瑙一般的红枣并没有让枣乡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由于作坊式粗放加工规模小、分散式经营、产品附加值低等,红了几千年的清涧红枣,只能作为土特产销售,经济效益并不乐观,部分优质枣林撂荒。
转机出现在2018年,北国枣业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禀赋特色经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张蓝图干到底,开启了把小红枣做成大产业的探索之路。
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后,北国枣业公司决定采取“企业+政府+农户”的收购模式,与当地农户先后签订购销协议336份,涉及枣农6178户,累计完成红枣收购1313.43吨,平均高于市场价格5%-10%,并建成可储存红枣20000吨的冷库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了红枣不宜长期储存的传统难题,打消了枣农产品滞销的后顾困扰。
同时依靠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红利投入,引导种植户科学化、规模化管理,着力提高清涧红枣的原料品质,确保枣农亩产的经济收益可观,重拾了枣农种植信心。
“之前撂荒的枣林都有人管理啦,销路不用怕,不愁没人种植,我今年又修整了2亩多荒地。”在王宿里村,枣农刘广权说道。
守正创新 优化产品结构
以红枣为核心原材料的《基于复合益生菌发酵技术与酶技术的红枣系列饮料开发》获得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榆林赛区)一等奖、全国首家采用单层智能链板式红枣烘干设备的紫晶枣生产线、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国内首款红枣复合果汁以及功能性饮料等。
北国枣业公司始终把研发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基于红枣,经过产地调研、不断改进配方、调整技术指标等,先后推出了干制品、饮品、休闲食品等九大系列共计50多个产品,采用“内标+外标”双层的标签方式,加入文创理念,在ISO9001、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下,赋予了产品更高品质,更高技术内涵。坚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确保产品类别持续丰富,结构持续优化。
品牌塑造 演绎红枣传奇
2021年,“枣悦”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官方指定果汁。
三年时间,北国枣业公司硬是把红枣这么一个小小的农副产品,送上了十四运的赛场,用舒爽纯正的口感惊艳了八方来客。瓶身曲线柔和优美,结合唐美人端庄的仪态,让人连连称赞。、
不仅如此,从丝博会到农高会,“枣悦”“陕北滋味”“药典大枣”等一个个时尚新颖的品牌标签出现在全国各大展台,一次次的现场“刷脸”,让广大消费者对这个来自陕北清涧的红枣印象深刻。
北国枣业公司在做产品,更是在做品牌,更像是在做文化,一种“红枣”演绎的时尚潮流。“我们建立了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溯源系统,保证了每一颗枣的品质……”质检中心主任高娟娟说道。全自动杀菌及灌装设备、高精度分级、10万级洁净间内包装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是品牌前行的有力保障。
结合国家大健康战略,北国枣业公司厚植健康理念,坚持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断调整尝试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持续发力时尚、年轻品牌文化,趁势而上,从一颗红枣开始,撬开产业致富的大门。(天芪生物公司 李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