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我是一名党龄7年的党员,坚守在公司产业扶贫事业接近4年,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有些经历随着岁月的沉淀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有些经历和记忆却在时间的浸润下越发光彩熠熠。
入党对我来说就是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每次站在火红的党旗下,我就热血沸腾,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眼前经常会浮现出入党时的画面。
我的老家在陕北革命老区榆林市子洲县,它是以革命先烈李子洲命名的县,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红色土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曾在该县的邱家坪、高家塔、巡检司3个村庄居住过。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境内南丰寨召开,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共青团陕北特委,统一了陕北党团组织的领导,加快了陕北党团组织的发展,推进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有一位“老革命”是我爸爸的二舅(我二舅爷)。二舅爷少年时期就接受革命教育,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14岁就参加了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他跟随部队转战大西北,先后参加过瓦子街、荔北、黄龙、兰州等战役以及西北的剿匪斗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曾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到通令嘉奖。文革中,他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打击迫害,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坚持学习、坚持真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这样一位光辉的老革命形象,给儿时的我心里烙下了对党的最原始、最朴素的印记。
成长的路上,我亲眼目睹祖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革故鼎新、拼搏奋进,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州大地更是斗转星移、康衢烟月,此时的我对中国共产党人不再是年幼时分“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更增添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光环滤镜。
参加工作后,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比赛和单位团体活动,让我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跟党走的愿望更加坚定,我终于鼓起勇气于2011年12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几年的培养和考察,终于在2014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18年6月入职以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够有幸参与到合力公司产业扶贫事业当中,看着公司从创业初期的艰辛布局,到现在有效结合榆林地区资源禀赋,为贫困地区做规划、引产业,积极谋划基础扶贫类、关联扶贫类、长期扶贫类等三类项目布局,先后投资实施红枣深加工项目、黄芪深加工项目以及甜叶菊、红色培训、生态治理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和2个基金项目,形成“国企牵头,长期投资运营,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赋能,产业造血,致力产业扶贫事业,做对的事,做长远的事,与农民合心合力,实现志智双扶,从产业根本上解决返贫问题的‘合力模式’”。现在公司正致力于专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根本,助力“三农”为目标,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基准,打造陕北地区农业企业龙头,打造陕煤集团新业态新板块的宏伟蓝图中,我们正奋起扬帆、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而努力拼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再次面向党旗,持立正姿势,举起右手,握拳过肩,大声的说出入党誓词,我懂得了,入党是我最忠贞的选择,能被党接收更是我的幸运。为了不辜负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幸运,我将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努力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入党誓词,也是我的行动方向,是我的人生座右铭,我将沿着这个方向永远跟党走,永远忠于党,永远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财务部 姬卫军)